闭经的中医诊断、病因病机、辨证论治及历史文献

其他资源   2021-06-08 12:16   2499   0  

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并结合自身临证经验,探讨闭经的病机、治法,总结闭经的治疗规律。通过探究发现,闭经一症之病机无非虚、实二途,虚责之肝血、肾精、肝脾肾气之不足,实责之痰湿、瘀血、气郁阻遏,无论何种病机,总致胞宫经血不能按时蓄溢,从而使得闭经一症得以发生。在治疗闭经一症时,必须遵循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,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机与证候,采用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与方药,虚则补精、血、气,实则泻痰、瘀、郁,使患者的正气得培,邪气得去,经水能正常蓄溢,则闭经一症自当治愈。

本病属难治之症,病程较长,疗效较差,因此,必要时应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。因先天性生殖器官缺如,或后天器质性损伤致无月经者,因药物治疗难以奏效,不属本节讨论范围。但缙哥哥认为闭经一症之病机无非虚、实二途,虚责之肝血、肾精、肝脾肾气之不足,实责之痰湿、瘀血、气郁阻遏,遂使胞宫经血不能按时蓄溢,使得闭经一症得以发生。在治疗闭经一症时,必须遵循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,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机与证候,采用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与方药,虚则补精、血、气,实则泻痰、瘀、郁,使患者的正气得培,邪气得去,经水能正常蓄溢,则闭经一症自当治愈。

病因病机

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气血失调,有虚、实两个方面,虚者由于冲任亏败,源断其流;实者因邪气阻隔冲任,经血不通。导致闭经的病因复杂,有先天因素,也有后天获得,可由月经不调发展而来,也有因他病致闭经者。常见的分型有肾虚、脾虚、血虚、气滞血瘀、寒凝血瘀和痰湿阻滞。

一、肾虚

先天不足,少女肾气未充,精气未盛,或房劳多产,久病伤肾,以致肾精亏损,冲任气血不足,血海不能满溢,遂致月经停闭。

肾精不足所致闭经

《素问·六节藏象论》有云:“肾者,主蛰,封藏之本,精之处也。”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云:“夫精者,身之本也。”从《内经》中的这些论述不难看出,肾精是构成人体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物质。

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云:“女子七岁,肾气盛,齿更发长。二七而天癸至,任脉通,太冲脉盛,月事以时下,故有子。”这表明天癸与女子月经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。

明·马莳曾曰:“天癸者,阴精也,盖肾属水,癸亦属水,由先天之气蓄积而生,故谓阴精为天癸也。”

清·唐容川在《医经精义》中又指出:“阴血循冲任,下入胞中,与癸水会合,则为经血。”指明天癸即肾中阴精所化生,而天癸实为产生月经的最重要物质基础。

《女科摘要·经候门》中有云:“冲任之脉起于少阴,为经血之宗”,又云:“肾脉微涩为不月,肝脉紧涩为经闭”。这些论述表明,肾中阴精亏虚可导致血海空虚、冲任亏虚,可导致月经不行。

《医学正传》中云:“月经全借肾水施化,肾水即乏,则经血日以干涸。”

《傅青主女科》中指出:“夫经水出诸肾,而肝为肾之子”“经本于肾”。

当代中医妇科名医罗元恺教授亦认为,肾主藏精,系胞胎,主生殖。肝肾同源,肝主藏血,肾主藏精,精血互生互化。若肾精不充,则由肾精所化生之肝血亦将渐至匮乏,肝血不足,则冲任二脉势将空虚,月事即不能按时而至矣。故肾精亏虚是闭经的重要发病环节与因素。

肾气不足所致闭经

《傅青主女科》则云:“经水出诸肾。”唐容川在

《血证论》中有云:“天一阳气所化癸水,即从肾脉达于胞宫。”他在

《医经精义》中又言:“阴血循冲任,下入胞中,与癸水会合,则为经血。”由此可见,肾气实为发生月经之重要因素,肾主封藏,主宰人的生长、发育与生殖的全过程, “天一阳气”之肾气能气化肾中元阴,使癸水与人体之阴血相汇合于胞宫之中,参与女子月经的形成过程。

张介宾在《景岳全书》中有云:“调经之要,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,养肾气以安血之室。”

肾主藏精,肾中封藏一身之精气。此中精气,是人之一身经血的重要来源。如若肾气充足,则化气藏精功能正常,肾精化血有源,从而可使肝体得养、血海充盛,而肝血充足,则冲任二脉自充盛,胞宫之经血自当按时而满溢矣。反过来说,如若机体肾气不足、肾之化气藏精功能失司,则可导致肾精亏虚、肝血化生不足,由于“肝主冲任”,肝血亏虚遂可逐渐导致冲任二脉匮乏,胞宫血脉空虚,从而引起月经稀少,乃至闭经的发生。

闭经一症从虚的方面来看,可由肝血不足、肾精亏虚、脾气虚弱、肝肾之气不足所引起,其中以肝血不足最为重要。因“肝主冲任”,经血即肝血之余,肝血不足,可致冲任空虚,遂致闭经的发生。肾精亏虚,不能化生肝血,亦可渐至肝血不足,冲任空虚,而致闭经的发生。脾气虚弱,气血生化不足,不能充养肝血,亦可渐致冲任空虚,闭经一症由是而产生。肝气不足,疏泄行血无力,冲任二脉经血不能按时充溢胞脉,亦可导致月经稀发乃至闭经的发生。肾气不足,不能正常藏精化气,亦能导致肝血生化不足,冲任亏虚,以致胞脉空虚,月经产生乏源,从而导致闭经一症的产生。

二、脾虚

饮食不节,思虑或劳累过度,损伤脾气,气血化生之源不足,冲任气血不充,血海不能满溢,遂致月经停闭。

《女科经纶·月经门》有云:“大抵血生于脾土,故云脾统血。凡血病当用苦甘之药,以助阳气而生阴血。”

《景岳全书·妇人规》指出:“经血为水谷之精气……凡其源源而来,生化于脾,总统于心,藏受于肝,宣布于肺,施泄于肾,以灌溉一身……妇人则上为乳汁,下归血海而为经脉。”

明·薛立斋也曾指出:“血者水谷之精气也,和调五脏,洒陈六腑。在男子则化为精,在妇人则上为乳汁,下为血海,……,故虽心主血,肝藏血,亦皆统摄于脾。补脾和胃,血自生矣。凡经行之际,禁用苦寒辛散之药,饮食亦然。”

《赤水玄珠·调经门》中则云:“夫血者,水谷之精气也,和调于五脏,洒陈于六腑,男子化而为精,女子上为乳汁,下为经水。”

《妇科密书八种》中有云:“经闭不行三候:一则脾胃损伤,食少血亏非血停,急宜补脾养血,血充气足经自行。”

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,若脾胃亏虚,则气血生化乏源,必致肝血失养,血海空虚。而血海空虚,冲任不足,则月经失去生化之源,故逐渐可导致闭经的发生。

三、血虚

素体血虚,或数伤于血,或大病久病,营血耗损,冲任血少,血海不能满溢,遂致月经停闭。

《临证指南医案》有云:“女子以肝为先天。”

《灵枢·五音五味》云:“妇人之生,有余于气,不足于血,以其数脱于血也。”闭经一症,首当责于血虚。

《素问·腹中论》有云:“……,病名血枯。此得之年少时,有所大脱血,若醉入房,中气竭,肝伤,故月事衰少而不来也。”《内经》中的这段论述表明,闭经与体内肝血亏虚有密切关系。

《景岳全书·妇人规》中有云:“经本阴血,何脏无之?惟脏腑之血,皆归冲脉,而冲为五脏六腑之血海,故经言太冲脉盛,则月事以时下,此可见冲脉为月经之本也。”

《血证论·卷一阴阳水火气血论》中则明确指出:“血液下注,内藏于肝,寄居血海,由冲任带三脉行达周身,……,女子则血之转输,月事时下。”由此可见,月经实际上是由肝血转输而成的。

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云:“任脉通,太冲脉盛,月事以时下。”

《灵枢·五音五味》有云:“冲脉、任脉皆起于胞中,上循脊里,为经络之海。”冲脉为“血海”“十二经脉之海”,任脉为“阴脉之海”,两者均与胞宫相通,与肝血相连,故肝血充足,冲脉血盛,任脉通畅,方能形成月经。

《妇人良方》中曾指出:“妇人病有三十六种,皆由冲任劳损而致。”徐灵胎也曾指出:“经带之疾,全属冲任。”

肝血亏损不足,则冲任二脉不充,而冲任二脉空虚,则月事不能按期而至,从而导致闭经的出现。

四、气滞血瘀

七情内伤,素性抑郁,或忿怒过度,气滞血瘀,瘀阻冲任,气血运行受阻,血海不能满溢,遂致月经停闭。

肝气不足所致闭经

清·唐容川在《血证论·阴阳水火气血论》中有云:“运血者,即是气。”可见阴血之运行全在阳气之推动,若阳气推动、气化失常,则包括经血在内的阴血,也必将出现异常情况。

《人身通考》中所云:“调经尤需养血,血得其养则自调。养血尤需养气,气得其养则能运”即是此意。

《景岳全书·妇人规》中有云:“经血为水谷之精气,和调于五脏,洒陈于六腑,乃能入于脉也。凡其源源而来,生化于脾,总统于心,藏受于肝。”

《临证指南医案》中又云:“血海者,即冲脉也。男子藏精,女子系胞。女子不孕,经不调,皆冲脉病也。”当代著名妇科大家韩延华教授,通过数十年对闭经等女性月经病的诊治研究,得出“肝主冲任”的结论,她认为“肝主冲任,从肝论治,调和气血,冲盛任通,则月经自调” 。

由此可见,肝气与肝血的联系紧密,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,如机体肝气亏虚,则纵使肝血充足,冲任二脉也会行血无力,胞脉经血不能按时正常蓄溢。肝气不足,不能正常运行冲任二脉之经血,从而导致胞脉空虚,实为闭经的另一重要病机。

肝气郁遏所致闭经

《金匮要略·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》云:“妇人之病,因虚、积冷、结气,为诸经水断绝,至有历年,血寒积结胞门。”

《万氏妇人科》云:“因忧愁思虑,气郁血滞,而经不行者,……。”

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云:“二阳之病发心脾,有不得隐曲,女子不月。”

《妇人大全良方》中有云:“忧愁思虑则伤心,伤心则血逆竭,血逆竭则神色先散,而月水先闭也。”

妇女以血为用,以肝为先天之本,心性易于拂遏,易为小事困扰而致肝气郁结。肝为血海,又主冲任,肝气拂郁则冲任二脉失于条畅,可致女子闭经不月的发生。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,闭经一症的发生与痰湿内阻、瘀血阻遏、气郁以致冲任运行不畅亦有密切关系。痰湿、瘀血阻遏胞宫或冲任,可导致经血不能应时而潮,从而导致闭经的发生。而气郁不宣,冲任二脉血行郁遏,亦可导致经血不能应时而注入胞宫,从而导致闭经一症的发生。

五、寒凝血瘀

经产之时,血室正开,过食生冷,或涉水感寒,寒邪乘虚客于冲任,血为寒凝成瘀,滞于冲任,气血运行阻隔,血海不能满溢,逐致月经停闭。

《产宝方》有云:“大率治病,先论所主。男子调其气,女子调其血,气血者,人之神也。然妇人以血为基本,苟能谨于调护,则气血宣行,其神自清,月水如期。”女子月经如要正常应汛而来,则必须气血调和,无气血郁滞之患然后方可。

张景岳在《景岳全书》中有云:“闭经有血膈、血枯之不同,膈者病发于暂,通之而愈,枯者其来也渐,补充乃充。”

《血证论》中云:“女子胞中之血,每月一换,除旧生新,旧血即是瘀血,此血不去,便阻化机。”

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有云:“月事不来者,胞脉闭也,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,今气上迫肺,心气不得下通,故月事不来也。”

《薛氏济阴万金书》在论述血瘀闭经时云:“他如气血实为病,或有跌扑损伤,或为经行受冷,或为吐衄,失血不尽,餐寒饮冷,以致经血壅于经络,积于胞门,结为癥瘕,为癖块,为肠覃。诸血潮聚,渐以益大如盆、如杯。”

由上述论述不难看出,月经不行,有因于冲任二脉血瘀而致者。此类患者由于血瘀于胞宫,多易导致癥瘕、癖块、肠覃等症的发生。而血瘀阻滞冲任二脉及胞宫,遂使经血不能按时而来,从而导致闭经一症的发生。

六、痰湿阻滞

素体肥胖,痰湿内盛,或脾失健运,痰湿内生,痰湿、脂膜壅塞冲任,气血运行受阻,血海不能满溢,遂致月经停闭。

张从正在《儒门事亲》中曾记载一妇人因痰湿阻遏以致经闭不行的病案,书中记:“一妇月事不行……乃涌出痰一二升,下泄水五六行,湿水上下皆去,血气自行沸流,月事不为水事所隔,自依期而至矣”。

朱丹溪在《金匮钩玄》中指出:“肥盛妇人不能孕育者,以其身中脂膜闭塞子宫,而致经事不能行”“经不行者,非无血也,为痰所凝而不行也”。

明·陈文昭在《陈素庵妇科补解·调经门》中有云:“经水不通有属积痰者,大率脾气虚,土不能制水,水谷不化精,生痰不生血,痰久则下流胞门,闭塞不行,或积久成块,占住血海,经水闭绝。”

痰湿内盛之妇,痰湿之邪可以下流于冲任、胞宫之中,阻遏此处气血运行,从而导致经血不能应汛而至,使得闭经一症得以发生。

辨证论治

在确诊闭经之后,尚须明确是经病还是他病所致,因他病致闭经者先治他病然后调经。

辨证重在辨明虚实或虚实夹杂的不同情况。治疗耐,虚证者治以补肾滋肾,或补脾益气,或补血益阴,以滋养经血之源;实证者治以行气活血,或温经通脉,或祛邪行滞,以疏通冲任经脉。本病虚证多实证少,切忌妄行攻破之法,犯虚虚实实之戒。

一、肾虚型

(一)肾气虚证

主要证候:月经初潮来迟,或月经后期量少,色红或褐,渐至闭经,白带量少且清稀,头晕耳鸣,面色黯淡,腰酸腿软,小便频数,性欲淡漠,舌正常或淡红,苔薄白,脉沉细无力等。

证候分析:肾气不足,精血衰少,冲任气血不足,血海不能满溢,故月经初潮来迟,或后期量少,渐至停闭;肾虚不能化生精血,髓海、腰府失养,故头晕耳鸣,腰酸腿软;肾气虚阳气不足,故性欲淡漠;肾虚不能温化膀胱,故小便频数。舌淡红,苔薄白,脉沉细,也为肾气虚之征。

治疗法则:补肾益气,养血调经。

方药举例:大补元煎加丹参、牛膝。或加减苁蓉菟丝子丸。

若闭经日久,畏寒肢冷甚者,酌加菟丝子、肉桂、紫河车;夜尿频数者,酌加金樱子、覆盆子。

“加减苁蓉菟丝子丸”系妇科专家卓雨农自制方。原方由肉苁蓉、菟丝子、覆盆子、枸杞子、桑寄生、熟地、当归、焦艾叶组成。方中以肉苁蓉、菟丝子咸温补肾之品,温补肾气,肾气得复自能化气藏精。以枸杞子、熟地甘、咸寒之品补益肝肾阴液,有阴中求阳之意,且能资助肾精。以当归、艾叶补血暖肝、调理冲任,使肾中精气能化为肝血,充溢冲任二脉。以覆盆子、桑寄生在补益肾气同时,固摄肾中精气,使肾中精气不致遗泄,以达保障肝血化生之源的目的。全方诸药同用,可达温补肾气、滋养肝血、调理冲任之目的,对由于肾气亏虚所引起的闭经一症有较好的疗效。

(二)肾阴虚证

主要证候:月经初潮来迟,或月经后期量少,渐至闭经,头晕耳鸣,腰膝酸软,或足跟痛,手足心热,甚则潮热盗汗,心烦少寐,颧红唇赤,舌红,苔少或无苔,脉细数。

证候分析:肾阴不足,精血亏虚,冲任气血虚少,血海不能满溢,故月经初潮来迟,或后期量少,渐至停闭;精亏血少,上不能濡养空窍,故头晕耳鸣,下不能濡养外府,故腰膝酸软,或足跟痛;阴虚内热,故手足心热;热劫阴液外泄,故潮热盗汗;虚热内扰心神,则心烦少寐;虚热上浮,则颧红唇赤。舌红,少苔或无苔,脉细数,也为肾阴虚之征。

治疗法则:滋肾益阴,养血调经。

方药举例:左归丸。

若潮热盗汗者,酌加青蒿、鳖甲、地骨皮;心烦不寐者,酌加柏子仁、丹参、珍珠母;阴虚肺燥,咳嗽咯血者,酌加白及、仙鹤草。

(三)肾阳虚证

主要证候:月经初潮来迟,或月经后期量少,渐至闭经,头晕耳鸣,腰痛如折,畏寒肢冷,小便清长,夜尿多,大便溏薄,面色晦黯,或目眶黯黑,舌淡,苔白,脉沉弱。

证候分析:肾阳虚衰,脏腑失于温养,精血化生之源不足,冲任气血不足,血海不能满溢,故月经初潮来迟,或后期量少,渐至停闭;肾阳虚衰,阳气不布,故形寒肢冷;肾阳虚,不足以温养体海、外府,故头晕耳鸣,腰痛如折;肾阳虚膀胱气化失常,故小便清长,夜尿多;肾阳虚不能温运脾阳,运化失司,故大便溏薄;肾在色为黑,肾阳虚,故面色晦黯,目眶黯黑。舌淡,苔白,脉沉弱,也为肾阳虚之征。

治疗法则:温肾助阳,养血调经。

方药举例:十补丸(《济生方》)。

熟地、山药、山茱萸、泽泻、茯苓、丹皮、肉桂、五味子、炮附子、鹿茸

方中鹿茸、炮附子、肉桂温肾壮阳,填精养血;熟地、山茱萸补肾益精血,更助以山药资生化之源;少佐以泽泻、茯苓渗湿利水,丹皮清泄虚火,与温肾药配伍,使补而不滞,温而不燥;五味子助肉桂引火归原,纳气归肾。全方温肾助阳,滋养精血,肾气旺盛,任冲通盛,月事以时下。

二、脾虚型

脾气亏虚型闭经患者,多因饮食不节、劳逸失度等因素导致脾胃受损,以致后天气血生化之源亏虚,冲任之血化生不足,血海不能满溢,从而导致月经停闭不行。

主要证候:月经停闭数月,肢倦神疲,食欲不振,脘腹胀闷,大便溏薄,面色淡黄,舌淡胖有齿痕,苔白腻,脉缓弱。

证候分析:脾虚生化之源亏乏,冲任气血不足,血海不能满溢,故月经停闭数月;脾虚运化失职,湿浊内盛,故食欲不振,脘腹胀闷,大便溏薄;脾主四肢,脾虚中气不振,故肢倦神疲。舌淡胖,有齿痕,苔白腻,脉缓弱,也为脾虚之征。

治疗法则:健脾益气,养血调经。

方药举例:参苓白术散(《和剂局方》)加当归、牛膝。

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白扁豆、甘草、山药、莲子肉、桔梗、薏苡仁、砂仁。

三、血虚型

主要证候:月经停闭数月,头晕目花,心悸怔忡,少寐多梦,皮肤不润,面色萎黄,舌淡,苔少,脉细。

证候分析:营血亏虚,冲任气血衰少,血海不能满溢,故月经停闭;血虚上不能濡养脑髓清窍,故头晕目花;血虚内不养心神,故心悸怔忡,少寐多梦;血虚外不荣肌肤,故皮肤不润,面色萎黄。舌淡,苔少,脉细,也为血虚之征。

治疗法则:补血养血,活血调经。

方药举例:小营煎(《景岳全书》)加鸡内金、鸡血藤。

当归、熟地、白芍、山药、枸杞子、炙甘草

方中熟地、枸杞子、白芍填精养血,山药、鸡内金、炙甘草健脾以生血;当归;鸡血藤补血活血调经。全方合用,养血为主,兼能活血通络。

若血虚日久,渐至阴虚血枯经闭者,症见月经停闭,形体羸瘦,骨蒸潮热,或咳嗽唾血,两颧潮红,舌绛苔少,甚或无苔,脉细数。治宜滋肾养血,壮水制火,方用补肾地黄汤(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)。

熟地、麦冬、知母、黄柏、泽泻、山药、远志、茯神、丹皮、枣仁、玄参、桑螵蛸、竹叶、龟板、山茱萸。方中知柏地黄丸滋肾阴泻相火,佐以玄参、龟板、桑螵蛸滋阴潜阳,竹叶、麦冬清心火,远志、枣仁宁心神,使心气下通,胞脉流畅,月事自来矣。

四、气滞血瘀型

主要证候:月经停闭数月,小腹胀痛拒按;精神抑郁,烦躁易怒,胸胁胀满,嗳气叹息,舌紫黯或有瘀点,脉沉弦或涩而有力。

证候分析:气机郁滞,气滞血瘀,瘀阻冲任,血海不能满溢,故月经停闭;瘀阻胞脉,故小腹胀痛拒按;气机不畅,故精神抑郁,烦躁易怒,胸胁胀满,嗳气叹息。舌紫黯或有瘀点,脉沉弦或涩而有力,也为气滞血瘀之征。

治疗法则:行气活血,祛瘀通络。

方药举例:膈下逐瘀汤(《医林改错》)。

当归、赤芍、桃仁、川芎、枳壳、红花、延胡索、五灵脂、丹皮、乌药、香附、甘草

方中枳壳、乌药、香附、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;赤芍、桃仁、丹皮、五灵脂活血祛瘀止痛;当归、川芎养血活血调经;甘草调和诸药。全方行气活血,祛瘀行滞,故能通络。

若烦躁、胁痛者,酌加柴胡、郁金、栀子;挟热而口干,便结,脉数者,酌加黄柏、知母、大黄。

五、寒凝血瘀型

主要证候:月经停闭数月,小腹冷痛拒按,得热则痛缓,形寒肢冷,面色青白,舌紫黯,苔白,脉沉紧。

证候分析:寒邪客于冲任,与血相搏,血为寒凝致瘀,瘀阻冲任,气血不通,血海不能满溢,故经闭不行;寒客胞中,血行不畅,“不通则痛”,故小腹冷痛拒按,得热后血脉暂通,故腹痛得以缓解;寒伤阳气,阳气不达,故形寒肢冷,面色青白。舌紫黯,苔白,脉沉紧,也为寒凝血瘀之征。

治疗法则:温经散寒,活血调经。

方药举例:温经汤。

若小腹冷痛较剧者,酌加艾叶、小茴香、姜黄;四肢不温者,酌加制附子、仙灵脾。

六、痰湿阻滞型

主要证候:月经停闭数月,带下量多,色白质稠,形体肥胖,或面浮肢肿,神疲肢倦,头晕目眩,心悸气短,胸脘满闷,舌淡胖,苔白腻,脉滑。

证候分析:痰湿阻于冲任,占住血海,经血不能满溢,故月经数月不行;痰湿下注,损伤带脉,故带下量多,色白质稠;痰湿内盛,故形体肥胖;痰湿困阻脾阳,运化不良,水湿泛溢肌肤,故面浮肢肿,神疲肢倦;痰湿停于心下,清阳不升,故头晕目眩,心悸气短,胸脘满闷。舌淡胖,苔白腻,脉滑,也为痰湿之征。

治疗法则:豁痰除湿,活血通经。

方药举例:丹溪治湿痰方(《丹溪心法》)。

苍术、白术、半夏、茯苓、滑石、香附、川芎、当归

方中苍术、半夏燥湿化痰;白术、茯苓健脾祛湿;滑石渗利水湿;当归、川芎、香附行,气活血。痰湿去则冲任、血海自无阻隔,而获通经之效。

若胸脘满闷者,酌加瓜蒌、枳壳;肢体浮肿明显者,酌加益母草、泽泻、泽兰。

博客评论
还没有人评论,赶紧抢个沙发~
发表评论
说明:请文明发言,共建和谐网络,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。